中国游艺设施网 - 游艺设施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国际新闻 | 国内新闻 | 市场分析 | 市场观察 | 投资机会 | 行业动态 | 政策法规 | 设施安全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政策法规 > 「吉林·传统体育、游艺与杂技」满族珍珠球(国家级)
V.biz | 商业搜索

「吉林·传统体育、游艺与杂技」满族珍珠球(国家级)

信息来源:y-y.com.cn   时间: 2019-06-23  浏览次数:78

珍珠球,原名采珍珠,满语“尼楚赫”,是满族人三百多年来传承下 来的竞技活动之一。明清末年,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,改国号为“大清”,清政府曾在乌 拉地区设打牲乌拉总管衙门,令其负责采集进贡各种土特产。流经乌拉地 区的松花江中盛产极品珍珠,被称为“东珠”。按律每年打牲乌拉要采珠 上贡朝廷。这是一项由专门的打牲丁从事的艰苦劳动,采珠活动必在每年 深秋,河蚌成熟季节进行,打牲丁必须潜到水底15米以下,才能采到巨蚌, 剥出珍珠。每年都有打牲丁为此命丧黄泉。而且,打牲丁采珠期间,有半年不得回家,为打发寂寞难熬的日子,他们苦中作乐,所创造一种游戏项目——采珍珠,后来由满族人传承下来,作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,称为“珍珠球”。

清世祖顺治帝入关后,珍珠球开始传入北京、丰宁和承德一带,此后,随着满族的统治在全国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,珍珠球也在全国各地,特别 是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(满族聚居地区)广泛开展起来,可惜的是,到了民国初年开始失传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满族体育研究会(伊通为会员单位)挖掘和整理,使失传近八十年之久的满族先民创造的体育项目“采珍珠”——即现在的珍珠球重新展现出来。

珍珠球的打法并不复杂,有点酷似篮球,但对抗性却比篮球强烈,每场比赛由两个队参加,每队参赛队员为7人,水区4人,称采珠手;防守区2人,称蛤蚌手;得分区1人,称得分手。比赛开始由攻方1人(水区队员)站在前场中圈的半圈内将球传给本方队员。 4名水区队员通过传、 运球等技术性动作,突破对方水区队员和防守区的“蛤蚌手”的防守,将球投入本方得分手抄网中即得分。一方得分后,由另一方蛤蚌手发球继续 比赛,如此循环,在规定时间内,采珠多者为获胜。到终场时如出现平局,采用进行决胜期比赛的方法,决出胜负。每支球队由领队、教练、运动员共16人组成。场上裁判为3人,1名主裁判,2名副裁判。裁判员依据规则对水区、防守区、得分区队员的要求,执行管理和控制,对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视情节予与违例、犯规的处罚,以使比赛顺利进行。

珍珠球的特点是简单易学、竞技性强,极富观赏性。自被挖掘,重新展 现出来后,深受满汉等各族人民的喜爱。(珍珠球已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 统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。)珍珠球比赛动作优美,极富观赏性。珍珠球这一民族形式的体育活动,源于生活、鲜明生动、多姿多彩。场上攻守往复,银球穿梭飞舞,4只蛤蚌 急张忽合,一对抄网频频有所斩获,其紧张激烈、精彩绝妙,令人目不暇接, 将体育运动之矫健与生活劳作之优美,两者紧密融汇在一起了。

珍珠球作为乌拉地区的一种特有的满族传统体育项目,一直流传至今,历史悠久,世代乌拉满族先民不断演变推广,成为一种地方特色体育项目,无论是强身健体,还是竞技娱乐,都备受推崇,是当时满族渔猎生活的活化石。并且在中华民族的体育史上,特别是在整个清朝阶段,珍珠球曾是球类比赛的“领军”项目,有着辉煌的历史,因此,对珍珠球的抢救、发掘、保护和发展,将对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充实、丰富中华民族体育宝库,及至对世界体育的丰富、充实、发展和完善,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。如今,该项目已于2008年入选“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。注:由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所申报的“满族珍珠球”项目被评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

本文来自大风号,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。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游艺设施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