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山西省出台了《山西省设施农业发展2021年行动计划》,提出今年要新增设施农业(蔬菜、食用菌、水果)面积5万亩,通过改造老旧闲置日光温室0.15万亩,创建省级设施蔬菜(含食用菌)标准化示范园15个,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场4万平方米,新建预冷库、冷藏库50万立方米,培育壮大品牌10个,培育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3个,推进设施农业迈向优质、高效,解决冷凉地区半年不能种和优良品种种不活的问题。
山西省南北跨度大,气候多样,山多地少,海拔高,光热资源充沛,既为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了禀赋支撑,也为北部冷凉地区带来了半年不能种、优良品种种不活的问题。农业基础又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和农业发展必须走高效、集约的路子。
同时,设施农业产量稳定,丰富着城乡的“菜篮子”,是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收入来源。
对此,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指出,“整个山西都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广设施农业。设施农业不仅解决了半年不能种的问题,还解决了很多优良品种在山西种不活的问题”。
山西提出,今年将以集中连片欠发达地区和冷凉地区为重点区域,以发展设施园艺为重点,重点开展良种攻关、提升建设规模、注重科技示范、搞好冷链配套、加强市场建设、突出质量安全、提升装备水平等七大任务,注重市场主体引入,发挥设施农业高效、高产、优质和周年生产的特点,解决冷凉地区无霜期短、半年不能种和优良品种种不活的问题。
其中,依托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,加大设施农业专用和宜机化品种的选育力度,选育设施农业专用新品种10个以上。依托晋中国家农高区(山西农谷),加快引进、试验、示范各类设施农业新品种200个,筛选出适宜品种50个以上。农业农村部门结合设施农业区域布局,因地制宜示范推广适用品种20个以上,推广面积2万亩以上。
重点突破的同时,扶持资金向设施农业倾斜。山西提出,对建设冬季可以正常生产蔬菜和水果的温室等设施的,每亩最高补助不超过3万元;改造设施陈旧、保温蓄热性能差、农机作业难、土地利用率低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闲置日光温室0.15万亩,规模连片室内面积不小于30亩,每亩最高补助不超过2万元;在设施蔬菜重点县支持农业园区创建省级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15个,单个总面积不小于50亩、补助50万元;在设施蔬菜主产区和大中城市郊区,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场13个,补助50万元。
同时,山西将在运城、晋中、大同等地新建或扩建预冷库、冷藏库50万立方米,贫困区域补助冷链设施建造成本的50%,非贫困区域补助30%,每个项目主体最高补助不超过100万元,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。
通过行动,山西还将引入市场主体,依托龙头企业、专业合作社,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、标准化建造、机械化生产、商品化处理、品牌化销售、产业化经营,增强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作用。